2011年5月8日

【影片】以藝術之名-主體的想像

台灣的歷史充斥著斷層的經驗,且不斷遭受邊緣化,台灣是該尋找自己的

主體性了。看到三名藝術家,透過他們的鏡頭、他們的手法,使得攝影跳脫見證、紀實的意義,成為在思考的創作起點。






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

我印象最深的是吳天章先生說一段話:「攝影是一種死亡的行為,按快門

的瞬間,那剎那全沒了,但留下來的畫面是永恆的。」
讓我對鏡頭下的世界越來越充滿感觸,最近整理以前錄的影像,發現他們就像我記憶的片段,可是我好像總是忘了這些片段,忘了又忘,不斷的忘記那些片段。我突然覺得好可怕,可怕的就是我活著的過程似乎一點一滴的消逝,想一想,我也不可能將每段記憶完整的保留。

但看著那些存放在電腦中的影像,發現原來回憶的碎片是可以保留的,每當看到照片的瞬間,一切彷彿又活了起來,剎那間在腦中建築了當時的情況,讓我感覺沒有白活的感覺。

離題了。

回來討論另外一名也是讓我有感觸的藝術家─姚瑞中,在影片中年紀較輕的他,藉由不斷行走去思考自己與現實間的關係,進而提出歷史與我們之間的關係。

我們都是歷史的渺小片段,但也是不可被抹滅的小片段,對整個歷史而言,或許我們真的不起眼,但對每個人而言,自己就是一部歷史如何去寫下最動人的章節,也是看自己。看到姚瑞中在玉山上尿尿的照片,或許別人

看似無腦又妨礙風化,但我看到他藉由影像告訴大家我們似乎忘了自己存在的意義,總是做著一般又一般又超級一般的事情,日復一日的,我們都忘了我們是誰。

最常聽見,也最難思考的,就是我是誰。

只好,繼續思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